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汉语的历史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试探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云南汉语成为地域性方言一般认为是在明代,可汉语在当时的影响并没有遍布滇域全境;宋元之前,特别是南诏大理时期,云南曾长期处于相对隔离的自治状态,一般认为汉语这一时期

云南汉语成为地域性方言一般认为是在明代,可汉语在当时的影响并没有遍布滇域全境;宋元之前,特别是南诏大理时期,云南曾长期处于相对隔离的自治状态,一般认为汉语这一时期在滇地已接近消失,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其实仍以与夷语相融的方式焕发生机并积极产生影响。此前,学界对汉语在云南自汉晋以来的历史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关注有限,以致大家对云南汉语的生存环境及演变情况难以整体客观把握。文章将根据移民史实,结合历史韵书及文献资料,辅以语言接触等理论,对云南汉语的历史地理分布及语言来源等相关问题试做探讨,以便人们更深入地把握云南汉语的历史演变脉络并解释差异原因。

一、宋元及之前的南北向移民与云南汉语的生存格局

(一)汉晋驿道汉语的分布与“夷化”

云南有汉族移民的最早记录当为战国末期的庄蹻王滇。据《史记》之“西南夷列传”记载,楚威王时,命将军庄蹻西征,蹻至滇池便以兵威定之属楚,可庄蹻入滇不久,便逢秦夺巴黔,以致滇楚隔绝,故庄蹻无奈便变服从夷俗,且以其众王滇。故一般认为“云南至汉武帝以前是‘西南夷’聚居的‘化外之地’”,[1](P106)庄蹻入滇这次移民带来的汉语在当时并没有其生存的环境。秦并巴蜀后,蜀郡太守李冰即在今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又将该道延伸至今曲靖一带,因道宽五尺,故俗称“五尺道”。秦开五尺道沟通川滇,而且还在云南设置郡县,这“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2](P33)这为此后宋元之前南北移民及汉语进入云南奠定了基础。

汉晋时期,随着南北向驿道的开发和维护,四川等北方汉族逐渐迁入云南。因地理毗邻和行政管辖隶属的关系,四川此时迁入云南的汉族主要集中在滇东的味县(曲靖)和滇东北的朱提(昭通)一带,汉语也随之在这一带开始存在并传播。云南今滇东的曲靖和滇东北的昭通,是云南临近川南宜宾(时称“僰道”)的大坝子,两地可由横水相连,汉扩展延伸了秦五尺道至今滇池一带,后人又称“朱提道”,[3](P323)这进一步强化了滇东北经由宜宾而至川陕内地的往来紧密关系。同时,西汉王朝为招抚滇中偏西一带的部落,仿秦置郡县而治,并于公元前129年疏通成都经雅安、西昌而至今滇西的大姚、永仁、姚安的大道(东可至滇池,西可达洱海),史称“零关道”或“西夷道”。此外,西汉孝武帝元封六年,汉军开通了从大理向西经保山过腾冲而至印度的永昌道(又称“博南山道”),此道向东可过姚安(与零关道相通)至昆明达曲靖,最后连接朱提道而至成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蜀身毒道”。朱提道、灵关道、蜀身毒道的开通,强化了汉晋时期中原与云南的联系,汉语也随汉族移民在云南驿道和滇东北一带得以使用,但范围比较有限,因为根据历史记载,驿道的通畅性和使用率并不如人意,只有朱提道一段靠近蜀地郡治僰道,尚基本能维持正常沟通。

语言与民族一般都是相互依存的,滇域的汉语主要是随汉族移民而带来,云南在汉晋时期就有汉族从驿道移民进入。汉开通永昌道后,即“派遣大批汉族进入永昌,并在这里设置了不韦等六个县”,[2](P36)随后又征服滇池东的劳浸、靡莫等部落,并驻兵屯田镇戍。汉晋迁入的这些汉族移民主要沿驿道分布于滇东北的昭通地区、滇中的滇池沿岸和滇西保山一带,并在日后的三国两晋时期逐渐形成地方豪族大姓而影响决定着云南的统治。但总体来看,汉晋时期在云南的汉族移民,其数量比较有限,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平衡。当时,朱提道开通较早,故“中原汉族劳动人民进入云南,多半集中在滇东北和滇东一带”,[2](P66)汉语自然也就在这一带最先得以使用并演化。汉字是汉语的视觉体现,而“汉文字自西汉起便在云南开始使用”,[2](P46)滇东曲靖出土的东晋《爨宝子碑》和陆良出土的南朝《爨龙颜碑》,其文体书法得汉晋正传,而昭通出土的汉《孟孝琚碑》记载,孟孝琚“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据此,汉晋时期汉语在滇东趋北一带已经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了。其实,滇西的永昌郡一带,汉语随吕氏及后来的永昌道开发者也很早就进入了该地区,可因该地远离巴蜀,地方部落各自为政,交通时有阻隔,故汉语在滇西和滇中一带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当时比较有限。只有滇东趋北的曲靖、昭通一带,因地域毗邻四川僰道,受蜀地汉文化的影响较深,汉语方才在滇东趋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使用影响力度。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1/0518/754.html



上一篇:从中英文谚语不同喻体意象看文化异同
下一篇:没有了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