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汉语的历史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试探(8)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结语 汉语在云南的历史地理分布,大体可以宋元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宋元及之前是汉语和夷语的融合时期,汉语主要以融入夷语的方式而借助产生影

三、结语

汉语在云南的历史地理分布,大体可以宋元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宋元及之前是汉语和夷语的融合时期,汉语主要以融入夷语的方式而借助产生影响,地理上呈点状分布,语源上主要受川蜀汉语的影响;明清以来,因占绝对数量的汉族移民进入云南,汉语具有了独立发挥影响力的地位,随着朝廷对云南边地的重视,汉语和汉文化逐渐扩散至云南全境。

宋元及其之前汉语在滇域主要沿交通驿站呈现点状分布,其中滇东偏北一带(今昭通、曲靖地区)因地域毗邻川南僰道(今宜宾),连接彼此的五尺道(及其之后的朱提道)开通较早,受汉族移民及汉文化影响较深,故汉语在这一带于宋元之前具有一定的使用影响力,并沿“蜀身毒道”一线,汉语随少量汉族移民散布至以滇池、大理、保山为中心的驿道要塞,只因地域民族政权割据的关系,驿道常常被地方势力分而治之,少量点状分布的汉语,在这一时期并不能连线成片,故汉语尚不能依靠自身的影响而成为当地的通用语。但因地缘关系及滇夷对汉文化的推崇,汉语及汉文化在云南夷民及地方部落政权中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汉语借此与夷语相融合,并以一种近乎汉夷“混合语”的形式一直维系着自身在云南的存在与影响,例如白语就是这种汉夷混合语的典型代表,汉语的词汇在白语中所占比例超过七成,很能显示这一时期汉语自身在特殊环境下的变通生存及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强大。元代之前,朝廷多以川蜀为据点治理云南,交通也多为连接蜀滇的北南向驿道,汉族移民及汉文化的影响多经川蜀而来,故宋元之前的云南汉语主要来源于古巴蜀汉语,如今白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川滇相连的部分方言点,仍可以看出当时古巴蜀汉语的残留影响。

明清及之后,朝廷对云南高度重视并采取“改土归流”等措施,主动积极经营并管理云南,汉族以军事移民屯戍的方式得以大量进入云南,明代移民主要沿交通要道及战略重地连线分布,汉族数量在明中期就已超越云南土著,汉语从此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的主要交流工具,并在相互影响与融合中形成了云南官话。清代至民国时期,汉语随汉族向云南三江之外的边地扩散,这一时期,云南官话在明中后期业已形成的西南官话大环境中,以中古泥来母两分为特点进一步彰显了自身的地域方言特色。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在尊重少数民族语言习惯及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办学校,普及义务教育。学习语言文化以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地方少数民族的内在需求,汉语在云南基本得到了普及。明清以来,随着中央政治中心的转移和东西向普安连接湖广大道的开通,云南移民的来源,主要是以江南湖广一带为主体,故云南官话受当时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方言的影响较深,甚至可以说,云南官话是以江淮官话为主体的汉语方言,在西南滇域的延伸性地域演变方言类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南汉语的历史地理分布具有时间上的不同步性和地理上的不平衡性。汉语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进入云南,但在宋元及之前因汉族移民数量有限且分布较散,故汉语主要沿驿站重地呈点状分布,影响上以与夷语融合影响为主;明代以来,因汉族移民的数量较大且分布相对集中,因此汉语在云南以坝子和交通要道呈连线分布的格局,后进一步向“江外”边地扩散,以致分布全境。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在云南内部至今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域差异,如以蒙自为代表的滇南方言其上声为中平调,滇东南的富宁一带存在十个声调的蔗园汉话,滇西保山至腾冲一带声母分尖团音、施甸及相邻地区存在三声调方言现象,怒江地区的阳声韵尾弱化等等,这些语言现象也都是云南汉语分布不平衡性的体现,至于这些差异与土著夷语乃至具体语源方面的关系,还需要后续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1/0518/754.html



上一篇:从中英文谚语不同喻体意象看文化异同
下一篇:没有了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