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汉语的历史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试探(3)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唐宋之后,元蒙出于在蛮夷腹地“制兵屯旅以控扼”的目的,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在云南大规模进行军民屯田。然而,在元代的军民屯田中,绝大多数是

唐宋之后,元蒙出于在蛮夷腹地“制兵屯旅以控扼”的目的,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在云南大规模进行军民屯田。然而,在元代的军民屯田中,绝大多数是云南本地少数民族,据史料统计,汉族因军屯迁至云南的人数最多也就是六千左右。鉴于元代汉族迁入云南的人数有限,加之这些有限的汉军还多与蒙古军、爨僰军等共同屯田戍守,故汉语在元代不可能成为云南大范围内各民族的通用语言。但元代因军事需要,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首开东西走向的普安大道(或称“滇黔驿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北南移民走向,它对明代及之后的云南汉族移民及当地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分布格局,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宋元及之前云南汉语的分布特点与川蜀方言的影响

云南汉语在宋元之前,主要呈点状分布于交通沿线的管辖要地,可因这一时期“夷多汉少”,故汉语多被夷化或融合,其中又以融合为主,汉语正是以融入夷语的方式保证了自身的存在,并维持其在云南主体语言中的影响力。滇东偏北一带(今曲靖、昭通)是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早也是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由此向西的滇池(昆明)是一个据点,楚雄、大理和永昌(今保山)又各是一个点,这些相互隔离的点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深,汉语也在这些地方得以小范围使用,可夷人在当地一般都是割地“分而治之”,以致点状分布的弱势汉语在当时难以连片,汉语的扩张势头被限制;此外,中央在这一时期,针对云南的政策主要是保障蜀地后方安全,让云南“治而不乱”即可,故汉族在这一时期的移民人数非常有限,少量的汉族移民进入云南多被夷化,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也多与夷语融合,这样一来,汉语在当地的内源扩张力就受到限制,但却以此保护了自身的存在并维持其必要的影响力。

汉语在云南于宋元之前虽多被当地少数民族夷化或融合,但并没有消失,甚至可以说,汉语正是以夷化融入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保证了汉语在云南的存在并焕发出另一种生机,而得以继续扩大其影响,这一点在白语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白族“语言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古汉语词汇”,[8](P22)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在白语中已占主流,这其实已经不再是夷语融合汉语这么简单的事情了,罗常培就认为白语是“夷汉混合语”,[9](P216)郑张尚芳更是指出“白语是汉白语族的一支独立语言”。[10](P19)如“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尖团音分两类”等中古以前的语音现象在近现代汉语官话中已很少见,但在白语中仍大量存在,至于“鸟雀曰隹、蛇曰它、牛羊之属曰特、睡曰寝”等则属于古语词的遗留。据此看来,云南于宋元之前的汉语不是没有地位,而是通过与白语等夷语融合隐藏来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中原王朝在宋元之前,主要是以川蜀为据点而治滇,南北向交通路线的构筑,决定了云南在这一时期内的移民原籍主要为四川人,故古蜀语在这一时期对云南汉语的影响最大。如水富、绥江等方言点的入声调为独立的中平调,这是元前四川南路话的典型特点。*四川南路话是元末以前四川本地汉语方言的后裔,主要分布于岷江以西以南,保留独立入声调是南路话的共同语音特征之一。(参见周及徐:《南路话和湖广话的语音特点》,载《语言研究》,2012年第3期第65~77页。)大理洱海周边如大理、下关、鹤庆、剑川、云龙、洱源等地存在入声调,黄宗谷称之为“土著汉话”而与“云南官话”相别,他明确指出“洱海地区的土著汉话,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白蛮鸟蛮、汉人等各族人民交际的工具”,[11](P60)这无论在时间和特点上都与四川南路话基本相符。根据以上语言例证,辅以交通移民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在宋元之前,中原王朝主要越秦岭经巴蜀而治滇,所以,受其影响,云南当时土著汉语的来源主要是古川蜀汉语。

二、明清及之后的东西向移民与云南官话的分布格局

(一)明代云南官话的语源基础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云南夷汉民族结构的改变是在明代。元代及其之前云南的民族是“夷多汉少”,汉语在云南主要体现为夷化与融合;明代及其之后,内地大规模移民入滇,云南自此“夷少汉多”,汉语成为强势语言,并在与夷语及方言的接触影响中,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云南官话。

明在云南基本沿袭元代的交通格局,鉴于都城的南移和北迁,进一步强化了“普安大道”的西东向沟通作用,此道“从昆明往东至曲靖,东行入贵州普安,经贵阳出湖南转内地各省”,[12](P148)其自元明始即为云南进出内地的咽喉要道。普安大道的开通和地位的强化,改变了宋及之前朝廷越秦岭过蜀入滇的“北南向”移民和管理路线,使云南自此与内地呈现出“西东向”的交通管理格局,以致有明一代,因军事屯戍的需要,以湖广江南籍为主的汉族沿此道大量移入云南,而这批移民所带来的汉语即为今云南官话形成的语源基础。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1/0518/754.html



上一篇:从中英文谚语不同喻体意象看文化异同
下一篇:没有了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