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法的地方性与地方性的法关于法律地理学的一个(3)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此为基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地理空间对法的规定性,或者说是法对地理空间、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我想先从中国说起。 二、长城内外的法 先说一

以此为基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地理空间对法的规定性,或者说是法对地理空间、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我想先从中国说起。

二、长城内外的法

先说一个流行的日常用语,叫“长城内外”。在北京周边,甚至在整个中国,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就是长城。说到长城,人们很快联想到,那是一个著名的景点,而且是世界文化遗产。人们还知道,历史上的长城还有一个基本的功能,那就是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当然,人们现在所见的长城,早已失去了这样的防御功能。现在的长城,其主要功能是文化符号,供人们休闲娱乐、参观游览,是一处旅游胜地。然而,既然古代的长城曾经是一个军事防御设施,它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绵延数千里甚至上万里,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长城为什么要修建在现在所见的那些地方?

其实,长城是一个相当客观的地理分界线:长城以北是游牧地区,长城以南是农耕地区,它们分别对应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大致说来,两者的区别在于,游牧文明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特征。草原的一个重要的地理特征,是它很难支撑起一个固定的聚居群落。所以,游牧地区的人只能四处迁徙。相比之下,农耕文明则具有稳定性,农耕地区的人习惯于守着土地进行耕种和居住,安土重迁。这就是长城建在现有位置上的原因:它要建在游牧民族活动的南部边缘地带。由此,长城也成了两种不同的文明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地理分界线。长城为什么不建在河南商丘、河北保定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点的南北都是农耕文明,没有必要。长城为什么不建在呼和浩特?因为呼和浩特的南北都是游牧文明。

长城作为一个地理分界线,它实际上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明。由此我们也就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法律——游牧地区的法律和农耕地区的法律。两者差异较大,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文明。有学者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这里没有不动产”。[8]作者所说的“这里”是哪里?肯定不是农耕地区,只能是游牧地区。关于游牧地区的法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那里没有不动产。的确,在严格意义上的游牧地区,人们的财产主要就是一群奔跑的牛羊,以及可以移动的帐篷,确实没有不动产。为什么没有不动产呢?因为他们无法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定居下来,他们必须逐水草而居,所以不大可能形成不动产,他们的财产都是可以移动的。因此,不动产这种法律概念或观念,是游牧地区的人们不大熟悉的;添置房屋之类的活动,跟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游牧地区的法律不可能有“不动产”的理论与实践。

没有不动产,没有房屋买卖,这就决定了游牧地区在民法方面的一些特点。从宪法的角度来看,游牧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宪法制度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纯粹的游牧地区,很难建立起一个科层化的中央政权。在历史上,为什么游牧地区的群体较多地出现四处抢夺的行为?匈奴、契丹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的铁蹄甚至踏遍了整个欧洲。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如此强悍?为什么四处奔跑?其地理上的原因在于,草原环境无法支撑一个稳定的中央政权体系。游牧的群体很难办学,很难建立学校,很难养成文官系统,只能在马背上去寻找资源。概而言之,纯粹的游牧群体由于没有不动产,很难支撑起一个科层化的政权体系。

根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滕文公曾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9](P125)意思是说,夏朝、商朝、周朝的圣君,收税都是抽取十分之一税率的地租,即收十分之一的税。孟子还说:“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9](P126)意思是说,滕国虽然土地狭小,但也有当官的,也有种田的。没有当官的,就没人管理种田的;没有种田的,就没人养活当官的。建议在郊野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城市实行十分抽一的“贡法”。孟子为什么要向滕文公提出这样的税收政策建议呢?因为,如果不收取足够的税,就没有钱办教育,无法兴修礼堂,无法讲究礼仪。当然,也无法养大臣,无法养贵族,无法养官吏,无法养君子,无法养读书人。这样的国家就是蛮夷之邦了。

记得还有人问孟子,你长年不事劳动,甚至也不做官,到处吃吃喝喝,你好意思吗?你心里面难道不惭愧吗?孟子说,自己并不惭愧。他说,我是仁义的体现,我教导天下的君主和子弟,没有人的功绩比我大。所以我不惭愧,物质上的基本享受,我受之无愧。当然,孟子也不是真的到处吃吃喝喝。孟子尽管没有担任官职,但他势力很大。他周游列国的时候,后面都跟着几十辆车,一大群学生跟着他。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每到一处,就会有人待他为上宾,安排他的食宿。那么,这些国君为什么可以养得起孟子和跟随他到处走的一大群学生呢?这也与我前面讲的道理有关。国君收税收要收十分之一,不能收二十分之一。当然,也不能收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那样就太多了,肯定不行。过重的税就是苛政,苛政猛于虎,会把人民吃掉,也不行。但是,收十分之一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1/0427/674.html



上一篇:外包装上一行字侵了地理商标权
下一篇:后政坛地理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