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凝炼穿越时空的文化透镜:从《忧郁的热带》看(4)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考古和探险是我们接近异文化的捷径,但是考古与探险却是两种危险的对文化的取舍角度。我们应该佩服斯特劳斯的平静和理性,无论多么惊心和艰

……

考古和探险是我们接近异文化的捷径,但是考古与探险却是两种危险的对文化的取舍角度。我们应该佩服斯特劳斯的平静和理性,无论多么惊心和艰难,他把和异文化的接触仅仅叫做旅行。而且,去旅行只是一种借口,去探索和思考才是作者的目的。正如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所说:“通常,人都把旅行视为空间的转换。这种观念有欠充足。旅行不但在空间进行,同时也是时间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任何印象,只有同时与此三个坐标联系起来才显出意义。不过,空间本身即有三个坐标,所以,如果想完整描述任何旅行经验,必须要同时使用五个坐标。”列维·斯特劳斯这个结构主义的人类学大师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坐标系中放大细节的意义,寻找世界的结构。

因为具有文化的透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察、思考与叙述不但在宏观上波澜壮阔,同时在微观上也是细致入微的。他提供的日常生活,装饰,信仰,社会组织结构,鲜活得好像这些人就在银幕上,深刻得使人觉得这些人的哲学、世界观仍然在我们的周围和文化中泛滥。时间、空间在这个古老而原始的世界里扭曲、重叠,历史、文化、自然在一点点消融……没有命运,没有始终,只有残迹……而且即使这残留的一切也在慢慢消融……也许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定程度上这个逐渐消融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另一个真实的影子,一个正在稀薄变淡的噩梦……

在地球村的时代,物理世界的秘密会因为信息的泛滥而不断消失,握手与拥抱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时间仍然会流失,人与人以及文化的隔膜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差异仍然会不断产生,废墟与遗迹以及心灵的碎片仍然会到处充斥。因此,无论是人类学还是考古学,也许将来还有什么某种关于生态或者宇宙生物的大学问,都应该学会从已经遗失的时空或者碎片中去发现结构与真实。关于这一点,列维·斯特劳斯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悲观,而是很客观很学术很平静地看待这一切:“只要我们依然存在,那条纤细的弧形,使我们与无法达致的点的弧形便会存在,就会展示给我们一条与通向奴役之路相反的道路;人类或许无法追随这条道路前行,但思考那条道路使人类具有特权,使自己存在有价值……在这个特权上面,每个社会把它的闲暇、它的快乐、它的心安理得及它的自由都联系其上;这种对生命不可或缺的可以解开联系的可能性——去掌握,去思考存在及继续存在的本质……”

跟着这样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在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世界各地的异文化中转悠,跟随列维·斯特劳斯在阅读中思考,我们就像在时间与空间的隧道中翱翔。在经历文化冲击的风暴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和人类的文化内里的心脏被翻出来,被置于理智的阳光下晾晒,尽管很热,甚至散发着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是却难以感到多少忧郁。相反,有时我们却被一种透彻内里的愉悦所笼罩。这种感觉,正像书中特别提到的巴西豆与朗姆酒。

我相信,是文化的透镜让列维·斯特劳斯渗入到世界的内里并最终抖落了热带的忧郁。作为游记和自传,尽管《忧郁的热带》里视觉性的东西很少或者说很零碎,文字似乎也缺乏那种精心的揣摩和组织,但是您不能不承认其文字中充满的文化哲理与解剖反思。我感觉,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中的斯特劳斯除了是一个杰出的人类学家之外,也是一个特殊的装置,所有被其经历过或者进入了这个装置的东西,所有相关的人类的生活,都被整理成为一种相关的结构,变成一种思想或者其他方面的收获。而列维·斯特劳斯的表述也总是使用着一种相当特殊的句式,不是单纯的描述或者抒情,而是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其实却充分地调动一切文化与思想的关联,现出一种非常特殊的拖长效果,增加了内容的深度,但是慢慢地沿着主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整体的结构仍然在缓慢地延伸着,最终呈现出一种有深度的文化的结构。我相信这是一种列维·斯特劳斯式的深度结构主义。尤其是书中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一种作为背景、让人浑浑噩噩的热带的天气的味道:从一开头的巴黎的告别与回忆,横跨大洋的船上的经历,部落中的观感,到最后的“一小杯朗姆酒”,这些也赋予我们的阅读以一种特殊的味道,让人在晦涩中欲罢不能,随着作者的探险和文化的解剖而缓缓进行。显然,所有这些环境和氛围都是为了让作者所描述的一切自然而然地呈现,为了赋予文化一种特别的韵味——因为人类学家本来就认为正如性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样,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族群的集体性的适应性性格——更重要的是,看完了最后一页,合上书之后,我们会在这种浓重的韵味中体会到文化这样的抽象的东西其实也有一种极其精致的结构,它像一张网,时间、空间以及不同文化的共同特性或者特色这样一些特定的文化坐标,其实正是这个巨大的网络上的纽结,深深地牵动着作为该文化子民的人的生活。读完这样一本书,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对精心铺设的环境和不厌其烦予以描述的文化现象的沉溺,而且会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深深的涤荡乃至震撼,它让我们再三地通过感觉和味道来品味文化的差异与思索的快乐。那些遥远的人与文化——它们可能是在时间上已经失去、或者在空间上无法抵达——已经不可能以视觉的方式呈现,但是它们的确就是人类现实的生活方式,仿佛就在我们的周围。斯特劳斯的笔触,最终使文化从巴西木的怪味、热带的忧郁中挺身而出,结构主义人类学大师让文化冲出了自己的结构的藩篱,对异文化的我们来了一次彻底的呈现和引导。三联版的本书封底的介绍说:这是一本为所有的游记敲响丧钟的游记。作者自己在本书开头的一句话就是:我讨厌旅行,憎恨探险家。他把探险看作是对世界和人类其他文化地位的错误定位,把旅行看作是接近目标不得不有却又是属于一种浪费的迂回绕道。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呢?用人类学史的描述来说,《忧郁的热带》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具有文学色彩的学术自传,但是单是读完这本书,您却并不能了解斯特劳斯何许人也,人类学何许学问也,还需要从人类学史或者人类学的概论中去寻找关于斯特劳斯和人类学的介绍,而且这些介绍中会说,《忧郁的热带》是斯特劳斯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人类学的杰作。这本书诞生于二战以后,但其所描述的文化间的旅程则是二战之前斯特劳斯多年的田野工作的一个侧面。是作者回溯二战之前他本人在南美——确切地说,主要是巴西原始的热带雨林的人类学考察旅行的散记与感悟。它是一种对旅途所见所闻的不厌其烦、充满文化观察与科学分析同时又处处带有文学色彩和思想感受的记载,将对一些原始热带雨林土著部落社会文化制度的考察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因此,对本书的阅读也就变成一种怪乎乎的像吃杂碎一般的感觉。对于斯特劳斯来说,那些考察是刻骨铭心的文化履历,而其写作是在经过多年的战乱、理论思索和大学讲坛之后的沉淀。在铁与火,经历与思想、学术与情感的熔铸下,既染上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又具有十足的学术真实和理性的反思的一种混合的产物。全书充满了人类学的田野气息,丝毫不带学究气,也丝毫不带勉强和穿凿附会的成分,让这些所谓的原始的社会与文化的台前与幕后则随着作者笔触与思绪自然而然呈现出来。我自己不饮酒,但是,在阅读和回味此书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酒——也许是全书最后一章着意强调的朗姆酒的那种味道。一种涩涩的味道像贯通自己的肠道那样直通人类文化的内里。全书共九个章节,又可根据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与考察有关的旅行的不厌其烦的介绍,其中:第一章结束旅行,主要讲叙作者对于以往旅行厌恶与憎恨的感受,然而现在又不得不开始新的旅行;第二章行脚小注,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是关于旅行准备与初期行程中一些琐事的记录;第三章新世界,描述初到南美的感受;第四章地球及其居民,是对印度等其他地方人民与文化的回忆与比较。需要交代的是,这些章节中旅行的过程并不是很明晰,但是对旅行的文化解剖却很透彻。这也难怪,如果没有旅行,就没有文化间的跨越和碰撞,以及超越己文化的感受和视野。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是对几个南美土著民族的人类学考察和描述:第五章卡都卫欧族;第六章波洛洛族;第七章南比克拉瓦拉族;第八章吐比克瓦希普族。这里也不是完整的介绍考察涉及的民族,而是夹叙夹议,是结合具体的对象对文化的随笔与讨论。尽管这里给人的都是一些文化的碎片,但是掩卷而思,文化的特性、要素甚至是结构等方面也会有相当的收获。最后一部分即第九章归返,主要是一些关于人类文化和理性的思考,在我看来,也是本书和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最精彩处之一。与异文化的接触往往是新鲜而刺激的。而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对整体的结构从不着墨,但却让许多在常人看来毫无意义、无足轻重的东西——比如出发之前繁琐的准备、海上航行的经历、大自然变幻莫测的面孔、在巴西的跨文化遭遇、穿梭于热带雨林中的苦楚、热带土著居民的风俗民情、他们的友好或敌意,还有一些毫无惊险的经历——如何以法国人的身份使巴西人感到警惕而得以很快离境,如何用枪支、药品与食物换取土著特有的物品,让土著妇女画下她们自己脸上的图绘作为研究的资料,以及在南比克拉瓦拉族与土著男人们参加他们的祭神仪式等等,在斯特劳斯的笔下均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的意义和象征。对文化结构的深刻把握,使斯特劳斯总是带着一面精准的文化的透镜,透过它,在散漫、混乱的表象下,让我们可以看穿文化的结构,以及文化的华丽或者寻常的外衣是如何装饰和包裹着人类的生活的——外在的漫散与混乱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文化内在的结构与理性。作者是带着问题开始探索的,是带着对于人类精神困境的重重困惑去旅行的,同时又是以一个平凡的生活者和旅行者,孤独地融入那个遥远的异域的神秘世界,去解构存在于我们所知晓的世界之外的另外一种真实。作者在旅途中一边以自身的知识解构着在这蛮荒世界里的所见所闻,解构着历史、自然、文化、人,一方面又借助在这里的所闻所见对现代文明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以及验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一种新的跨越文化、超越历史的语言——即一种关于文化的本质的语言和语法——文化结构,在作者的心中愈来愈清晰与响亮,作者逐渐融入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之中,与大自然、这世界一同呼吸,不断地分解“自我”与重组了“真我”。在这里,“自我“指的是作者已有的世界观以及他作为我们现代社会当中的一员所具有的认识与一直努力实践的生命姿态;“真我”便是作者通过这场旅行所发掘的被历史所深藏的人与文化的真相。不能不承认,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伟大的观察家和深刻的解剖师。在新大陆,他首先面对的是地理和风光,但他把它们当作一个有机体,他多次提到一种奇异的风景像是冈瓦纳大陆还没有来得及分离时的景色。其实,他从新大陆鲜活的地理风光中看到了一种地方性的气质,看到了情感,看到了它们即将施诸文化的影响力。在不同的地方,人和世界——主要是我们从外观可以看到的世界,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在旧大陆,他首先观察到的是人,在欧洲,则是人在地理上留下的永久的有规律的印迹;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的稠密和人与人之间的可悲的关系遮盖了一切,使得社会和生活变得如此沉重和不可救药。文化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种作物,它们在大地母亲的孕育和人类的辛勤耕作下成长起来,但也因为地方与人还有历史本身而具有了独特的面貌以及对人生的影像。有时,不健康的文化会像癌症一样,在大地和人群中留下恐怖和难以磨灭的印记。关键的关键是,这位伟大的观察家能够将一些并不算是观察对象的事物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在广阔的空间中比较,在漫长的时间中串联,让它们清晰地展示一种必然性。他把美洲的蛮荒与活力作为人类与自然的初始,将欧洲的丰富和文明作为一种成熟的代表,而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个几千年前就已经发达的社会作为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警觉和文化措施去予以防范——的垂暮之年的必然归宿。这不能不让人惊心动魄。我没有去过印度与巴基斯坦,但是对几大古典文明的历程与命运却关注有加,那么是否可以妄断中国文化又像欧洲一样介于新大陆与印巴之间呢?它们是否代表了人类开发生存环境的四个不同的阶梯呢?如果从人类起源一源论出发,文明这朵不断盛开和绽放的花朵,是否也有一个次第展开和凋谢的自然程序?文化与文明之路终究要将我们人类带到什么样的地方呢?作为文化研究者,我们不是要在比较中为哪种文化或者社会颁发合格的证书,而是要努力使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断扩大的世界和文化的多样性更加清晰和合理一些。尽管今天人类社会的科技大有进步,但是饥馑、战争等在消灭我们的人类同胞时并不比过去的瘟疫显得更温情一些。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每一个个人都需要一种文化的透镜,可以使自己将古往今来看得更远、更深,以避开一些集体的盲目与礁石。书中的一些考察的细节更是让人眼界大开并深入内心。我们不妨看看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记录和分析的几例关于热带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现的重要性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吧:在卡都卫欧族,作者得到了关于绘图原创性的启示:图案的原创性或许根本不在于原始主题上面,而在于这些原始主题的结合。卡都卫欧艺术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每个耶伊瓜贵人都把自己看成阿特拉斯(ATLS,土著信奉的神),不仅仅用肩膀和手,而且用整个身体支撑整个宇宙的一个拙劣模糊表象”。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每个人对于宇宙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即使再渺小也将对这无界弗广的宇宙产生影响。这种认识大概已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本主义相当接近了。波洛洛村落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例子,足以给任何一个人性研究者一个很好的训诫。这个土著社会,借助于村落的布局的设计以及氏族通婚,还有两个半族的划分方式以及男人在宗教上的唯一权,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而且规定只有相同等级之间的人才能够通婚。这样一来,整个土著村落便被划分成三个相互隔离的孤零零的部分,整个社会被划分成三个孤立的亚社会。即使他们的智者采取了一系列掩盖这体系邪恶的实质的措施,包括建立了一种貌似兄弟社会的假象来不断地整合、重组社会的矛盾,来使这个体系苟延残喘,文化上的最终缺陷最终还是导致了整个族群在生物学上的衰落这一末日的审判。对南比克拉瓦拉氏族的考察中,作者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作者亲眼目睹了这个土著民族书写文字的产生。也许这偶然的个案本身不足够说明什么,甚至是一种异化的产物,但对于考察书写文字的研究者来说则应该是最可靠、最值得依赖、最接近本原的证据。正如斯特劳斯自己指出的那样:“书写文字的发明也许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知识与文明的作用,相反是为了一种政治目的,奴役人所用的。而把书写文字用作不关切身利益的工具,用作智识及美学上快感的来源,是次要的结果。通常这些次要的功能被用作强化、合理化和掩盖进行奴役的那项主要功能。”这正是人类文化与适应手段的诸多匪夷所思之处。土著的酋长制度,则又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本源:“酋长并不具有任何确定好的权力,也不享有任何被大众所承认的权威。权力来自同意。权力依靠同意来维持合法性……任何不满的意见及可鄙的行为都足以破坏酋长的计划……而酋长只能够一一去说服他们,有时还得倚赖自己的慷慨来解决问题。一遇什么苦难,也都是酋长带着他的妻子们出去解决,而其他人则呆在原地休息。酋长获得的唯一补偿便是享有多个妻子的……”在这里,卢梭《社会契约论》里面屡次提到的“公意”,注定要丧失市场。在这个原始的部落里,“同意”是权力的来源及心理基础,而在日常生活中,“同意”具体表现于酋长和他同伴之间的供给与接受的过程里面,这使得“相互”(RECIPROCITY)这个概念成为权力的另一种基本性质。从个体的人到社会的人,文化为人类设计的选择之路其实是相当多样的,最终总是脱离不了模式与结构的束缚。……考古和探险是我们接近异文化的捷径,但是考古与探险却是两种危险的对文化的取舍角度。我们应该佩服斯特劳斯的平静和理性,无论多么惊心和艰难,他把和异文化的接触仅仅叫做旅行。而且,去旅行只是一种借口,去探索和思考才是作者的目的。正如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所说:“通常,人都把旅行视为空间的转换。这种观念有欠充足。旅行不但在空间进行,同时也是时间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任何印象,只有同时与此三个坐标联系起来才显出意义。不过,空间本身即有三个坐标,所以,如果想完整描述任何旅行经验,必须要同时使用五个坐标。”列维·斯特劳斯这个结构主义的人类学大师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坐标系中放大细节的意义,寻找世界的结构。因为具有文化的透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察、思考与叙述不但在宏观上波澜壮阔,同时在微观上也是细致入微的。他提供的日常生活,装饰,信仰,社会组织结构,鲜活得好像这些人就在银幕上,深刻得使人觉得这些人的哲学、世界观仍然在我们的周围和文化中泛滥。时间、空间在这个古老而原始的世界里扭曲、重叠,历史、文化、自然在一点点消融……没有命运,没有始终,只有残迹……而且即使这残留的一切也在慢慢消融……也许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定程度上这个逐渐消融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另一个真实的影子,一个正在稀薄变淡的噩梦……在地球村的时代,物理世界的秘密会因为信息的泛滥而不断消失,握手与拥抱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时间仍然会流失,人与人以及文化的隔膜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差异仍然会不断产生,废墟与遗迹以及心灵的碎片仍然会到处充斥。因此,无论是人类学还是考古学,也许将来还有什么某种关于生态或者宇宙生物的大学问,都应该学会从已经遗失的时空或者碎片中去发现结构与真实。关于这一点,列维·斯特劳斯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悲观,而是很客观很学术很平静地看待这一切:“只要我们依然存在,那条纤细的弧形,使我们与无法达致的点的弧形便会存在,就会展示给我们一条与通向奴役之路相反的道路;人类或许无法追随这条道路前行,但思考那条道路使人类具有特权,使自己存在有价值……在这个特权上面,每个社会把它的闲暇、它的快乐、它的心安理得及它的自由都联系其上;这种对生命不可或缺的可以解开联系的可能性——去掌握,去思考存在及继续存在的本质……”跟着这样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在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世界各地的异文化中转悠,跟随列维·斯特劳斯在阅读中思考,我们就像在时间与空间的隧道中翱翔。在经历文化冲击的风暴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和人类的文化内里的心脏被翻出来,被置于理智的阳光下晾晒,尽管很热,甚至散发着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是却难以感到多少忧郁。相反,有时我们却被一种透彻内里的愉悦所笼罩。这种感觉,正像书中特别提到的巴西豆与朗姆酒。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1/0128/485.html



上一篇:忧郁的沉是:《忧郁的热带》读后
下一篇:羚羊的快乐心态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