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原地域优势对平乐正骨的影响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平乐正骨即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自郭祥泰于清·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在平乐村创立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以来,其后的几代传人都秉承祖训,致力于中医骨伤医

平乐正骨即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自郭祥泰于清·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在平乐村创立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以来,其后的几代传人都秉承祖训,致力于中医骨伤医学的发展、创新,洛阳平乐正骨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形成以中医传统手法正骨为主,辅以祖传膏药、汤药、小夹板等,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且愈后复发率低,技艺精湛,声名远播,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李孟渊在《大医赋》中说:“大医之门,启在洛阳;郭氏正骨,平乐发祥。”《郭氏家谱·平乐正骨发展简史》载[1]:“平乐正骨的创始人系吾门(文范祖门)十七代祥泰公,字致和,人称老八先,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平乐郭氏正骨形成并发展于中原洛阳平乐村,深深植根于底蕴深厚的中原土壤中,中原的政治、科技文化、交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着平乐正骨的形成,促进平乐正骨的发展和壮大。

1 政治因素

司马迁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左思在《三都赋》云:“崤函有帝王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自夏以来,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居住过近百位帝王,累计建都1 500余年,是我国八大古都建都时间最早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居住帝王最多的都城。十三朝定都洛阳,为政治经济中心,政权变更,战争不断;又洛阳周边地势险要,自然条件优越,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宋代学者李格非曾说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故洛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俗话说“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是战场的特点。兵祸、战火,不仅使参与其中的厮杀双方多有伤亡,黎民百姓亦不免遭受荼毒,特别是清·嘉庆年后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筋骨折损及金刃之伤、枪伤、堕伤的患者尤其为多。顺应临床需要,骨伤不断发展。如宋代开封的太医局始设疮肿兼折疡科,骨伤科正式与外科疮肿并列;元朝设立了正骨科[2]。随着解剖学的迅速发展及战争需要,骨伤科理论和临床诊疗均有较大发展。到明末清初,封建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天灾不断,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骨伤病人不断增加,《正体类要》《疡医准绳》《跌损妙方》《医宗金鉴》等对骨伤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巨作相继问世[3]。平乐正骨发扬《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有所不和”之思想,强调人身是一个整体,为一个小天地,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治伤要整体辨证[4]3。1742年出版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平乐正骨部分医疗技术则产生了更为巨大的影响。平乐正骨第三代传人郭鸣岗所著《秘授正骨心法》共四卷,前三卷就包括《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全部内容,其所述正骨八法则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并且大部分方药也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郭汉章所著《实用正骨学》[5]中所载方剂大部分源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郭春园所著《平乐郭氏正骨法》[6]248-263中的清心药、 活血顺气何首乌散、百合散、苏子桃仁糖、二味参苏饮等多首方剂均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2 科技文化因素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7],各地名人(包括名医)汇聚于此,促进了科技、文化繁荣与发展。指南针无论是对它最完整记载的东汉《论衡》,还是其最早图案石刻司南勺图在南阳的出土,都证明其创作地在河南。指南针问世,中外医学交流频繁,除中医药向国外输出外,国外医药及制剂技术的输入对中医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宋元时期从东南亚及阿拉伯许多国家进口乳香、沉香、檀香、胡椒等,为活血化瘀药的广泛运用打下了基础,使活血化瘀法得到迅速发展[8]。平乐正骨非常重视活血化瘀及活血药的运用,认为创伤早期,肢体筋脉受损,血不归经而溢脉外,瘀血停滞。治疗强调活血化瘀止痛。平乐正骨所用接骨丹、展筋丹、接骨续筋汤、续骨活血汤等祖传秘方都以活血止痛为主,均使用了乳香、没药等活血药物[4]753-798。

东汉·蔡伦在首都洛阳发明了造纸术,北宋时期的毕昇在首都汴梁(今开封)首创活字印刷术,后远播海外。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促使出版行业的兴盛发达,中医药著作大量出版发行,如北宋国子监大量出版发行“校正医书局”校勘的30余部中医古籍,加之众多的官刻与私刻中医书籍印刷发行,加快了中医药传播,推动着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平乐正骨传人受益于中原政治经济带动下繁荣的科技文化,广阅群书,吸取历代医家之精华,结合个人经验,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中医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并被誉为“医方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对平乐正骨理论的形成影响重大。《龙嘴山馆文集》[9]37记载:“聘三承祖父业,加以深遂恢宏,旁通灵枢,折衷诸先哲奥秘,成一家法,名闻海内……。”如《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平乐正骨发挥之,提出治伤要筋骨并重的思想。并对《伤寒杂病论》中活血下瘀之桃仁承气汤以及利水消肿之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五苓散等备受推崇[4]769-789。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0/1120/419.html



上一篇:杨绛:读书能让人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
下一篇:舌尖上的地理课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