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带地理》投稿方式[09/30]
- · 《热带地理》收稿方向[09/30]
- · 《热带地理》数据库收录[09/30]
- · 《热带地理》栏目设置[09/30]
- · 《热带地理》刊物宗旨[09/30]
- · 《热带地理》征稿要求[09/30]
五指山市着力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擦亮热带(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做强做精特色产品 在特色种植养殖业方面,过去5年,五指山市每年持续投入农民增收资金、产业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1亿元左右,扶持发展五指山山鸡60万
做强做精特色产品
在特色种植养殖业方面,过去5年,五指山市每年持续投入农民增收资金、产业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1亿元左右,扶持发展五指山山鸡60万羽、白莲鹅4万羽、五指山五脚猪2万多头,特色畜禽养殖业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彰显。同时,形成了益智亩、茶叶9000亩、胡椒1788亩、雪茄200亩、忧遁草2000多亩的特色种植规模,进一步壮大了特色种植业。
发挥比较优势
针对五指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种质资源利用不足、产品风味品质形成机理不明、栽培和加工技术薄弱等困境,五指山市积极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海南省茶叶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益,启动实施“五指山大叶种茶种质资源库建设及资源创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揭榜挂帅项目,重点突破本土化优异茶树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茶叶精准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为打造公共品牌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五指山市共整合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10亿元,重点实施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交通道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实现行政村4G无线宽带全覆盖,基本实现农村村内道路及农村居民入户道路硬化全覆盖。
■ 海南日报记者 谢凯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五指山市面向农民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完善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新型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等举措,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标准化建设、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为重点,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现在已成为五指山市农业支柱性产业。”莫朝伟说,下一步,要继续培育龙头企业,重视茶文化宣传,办好各种展示、展销、品茶、采茶比赛等活动,让茶文化与旅游资源形成良性互动。
俯瞰五指山市水满乡茶园。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凌 摄
同时,为了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定了《五指山市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等培育扶持新型热带山地高效农业经营主体的文件,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合作社达4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上快速发展。
“我们正积极推进水满雨林茶园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作。”水满乡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水满乡正以海南富山集团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以水满乡为核心区域,打造水满河两岸的水满茶核心种植示范区、加工体验区、茶文化休闲区和黎苗文化休闲带、农耕体验带、雨林观光带,目前小镇大叶种茶种植将近亩。
五指山市实施茶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茶园病害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等项目,分别由省、市财政支持资金,围绕节肥、节药、生态高效等茶叶标准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控”施肥技术、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标准化茶园,下大力气提升茶叶品质。
“十年来,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开展种植等系列技术体系建设,并推动行业协会参与指导行业规范化建设,茶叶产业蓬勃发展。”五指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莫朝伟表示。
五指山市域内的农业属于山地型农业,科技化、高效益化是其发展的理念。五指山市不断充实壮大“外援专家+内源专家+乡土专家+农户”的农业科技人才服务队伍,服务保障好农业生产;大力实施政产学研行动,不断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中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交流合作,投入资金用于开展红茶工艺提升等一系列科研开发工作,促进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叶种茶产业是五指山市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十年来,五指山市根据“小而美、小而精”的大叶茶发展定位,以“扩基地、育龙头、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鼓励适宜种植茶叶的村民发展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并通过出台大叶种茶提质增效扶持政策,调动全社会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推进茶产业扩容、增量、纯种、普查工作,不断推动五指山市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打造五指山“黄金叶”。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zonghexinwen/2022/1017/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