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职官地理文学解读李谔上书正文体的三重视野(2)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钱钟书认为李谔上书可谓“御史台而主辖词馆文林”,“欲以宪纲制裁代艺苑别裁”,①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1页。视之为政治对

钱钟书认为李谔上书可谓“御史台而主辖词馆文林”,“欲以宪纲制裁代艺苑别裁”,①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1页。视之为政治对文学的恣意干涉,那么,李谔之议是否超越了隋代御史台的权限呢?《上书正文体》曰: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如闻外州远县,仍踵敝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至有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②魏徵等:《隋书》卷六六《李谔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545页。

这节文字可注意者有三。其一,李谔希承帝旨,上书迎合隋文帝“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之诏,凸显了御史台作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的性质,体现了开皇时期文化领域中皇权的加强。文中所言开皇四年诏令今已不存,《隋书·文学传序》“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台执法,屡飞霜简”③魏徵等:《隋书》卷七六《文学传·序》,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730页。云云,即可见当时御史台响应皇帝诏命弹劾百官的情形,李谔所举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因文表华艳得罪即其例也。④《旧唐书》卷一〇一《薛登传》载薛登于武则天时上疏,其中曰“帝纳李谔之策,由是下制禁断文笔浮词。其年,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以表不典实得罪。于是风俗改励,政化大行”(《新唐书·薛登传》节略其辞),前引郭绍虞书已指出其“殊为颠倒事实”。皇帝强行以政令干涉文学,御史台只是将其作为弹劾的法律依据而已,这是律、令、格、式之外的特别法。隋文帝诏涉及“公私文翰”,是在西魏宇文泰、苏绰以《大诰》之体改革文弊基础上的变本加厉。钱钟书引《史通》为证,指出宇文泰“所‘革’者限于官书、公文,非一切‘文笔’”,而隋文帝诏则是“欲继周太祖志事而光大之,由‘公’文而波及‘私’著”⑤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1页。,将专制的触须延伸至私人领域。其二,文学本不属于御史管辖,但李谔巧妙地把文化问题转换为政治问题,在“选吏举人”的选官制度下弹劾文风之绮靡。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建国初即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州郡长官自辟僚佐之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由此,文章便成为选官的重要条件。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⑥魏徵等:《隋书》卷一《高祖纪》(上),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25页。是科举史上的重要事件,一般认为当时已有秀才、明经的常贡科目之分,秀才科所试虽为策文方略,考核的主要仍是文学之才而非政治见识。李谔上书时岁贡之制或已实行,他批评所选吏职“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而将“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交不苟合”悬为理想的选官标准。从《隋书》本传所载李谔于治书侍御史任上的奏疏来看,他最为关注文化礼俗问题,这些问题似乎不便以法治之,但李谔很善于将其纳入政治的框架之内,除欲以选官革除文弊之外,其上书导致“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⑦魏徵等:《隋书》卷六六《李谔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544页。的制度化亦是一例。诏令使李谔的奏文成为制度,对世风的批评成为约束百官的铁规,皇权加强下的御史台政务,由此具有了“整风”的性质。其三,李谔沿袭了南北朝“风闻奏事”的传统,企图以文字狱的手段整顿文风。“风闻奏事”是指御史台长官不必根据任何书面告发材料而据风闻以奏劾的制度,亦偶有尚书仆射风闻弹事者,盛于晋宋至唐开元间,其后则罕闻之,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考证甚详。⑧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补订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280-282页。南齐时沈约任御史中丞而上《奏弹王源》,“风闻东海王源”⑨萧统编:《文选》卷四〇沈约《奏弹王源》,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62页。云云,便是文学史上“风闻奏事”的显例。李谔言“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看似担忧打击面太大而否定了“风闻奏事”之举,但令诸司搜访文章华艳者而凭具状以弹劾,与无需证据的“风闻奏事”又有多少区别呢?综上,李谔上书虽未超越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御史台的权限,变文学问题为政治问题,通过法律手段,为隋文帝的文化集权政策铺平了道路。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1/0714/913.html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文本分析海南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
下一篇:桑墟水牛化龙传说的嬗变与流布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