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热带地区ICU医务人员口罩细菌污染情况调查(2)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小结 总之,本调查结果表明,热带地区ICU医务人员口罩佩戴4 h后表面细菌污染依然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制定更为严格的口罩佩戴流程,并规范医护人

4 小结

总之,本调查结果表明,热带地区ICU医务人员口罩佩戴4 h后表面细菌污染依然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制定更为严格的口罩佩戴流程,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切断病原菌交叉传播的风险。但是本研究未探讨口罩内面细菌变化的情况,未对超标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这是本研究局限所在,在后续的系列研究中将会陆续报道。

ICU医院感染的防控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口罩的佩戴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然而对口罩佩戴时间与种类尚有争论,目前普遍接受佩戴4 h有效。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在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口罩表面微生物变化是否影响佩戴时间,尚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用外科口罩佩戴4 h后表面微生物变化情况,以期为热带地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指引。1 对象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于2016年10~12月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4名ICU治疗班护士为采样对象,对其所佩戴同一规格、批次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采样,口罩佩戴时间均为08:00~12:00,共采集标本114份 采样方法 本研究运用棉签拭子法[2]进行标本采集,采集前由微生物专家对所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采样员为具有资质的检验技师。本次采样口罩规格为17 cm×9 cm,用浸有含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连续采样4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含10 mL无菌生理盐水培养基试管内,立即送检 细菌培养 采样管充分振荡后,无菌操作法吸取1 mL待检样品加入无菌平板中,倒入已熔化并冷却至50℃的琼脂15 mL,立即混匀,待凝固后置35℃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根据不同细菌形态,采用生化试验及革兰染色镜检对细菌进行鉴定分析 结果判定 2012年《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2012)规定医院的Ⅰ类环境和Ⅱ类环境表面带菌标准应≤5 CFU/cm2;Ⅲ类和Ⅴ类环境表面带菌标准应≤10 CFU/cm2[3];外科口罩属于Ⅱ类环境表面,其带菌标准应≤5 CFU/cm2;>5 CFU/cm2为超标 环境控制 本研究ICU为10万级层流病房,温度为22.5℃~25.5℃,湿度为50%~60%。2 结果2.1 口罩表面平均菌落数合格率 114份样本经培养48 h后平均菌落数超标的样本有20份,总体合格率为82% 口罩表面菌群分布 20份口罩表面平均菌落数超标的样本中共检出细菌31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26株占84%,见表1。表1 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超标标本中的菌群分布及构成比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蜡样芽孢杆菌革兰阴性杆菌3 讨论3.1 口罩佩戴4 h后污染情况 口罩佩戴时间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庄玉梅等[4]的研究认为,临床护士一次性口罩佩戴最佳时间应在4 h左右;也有报道认为,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最佳使用时间为2 h[5]。本研究参照《新编护理学基础》[6]要求,对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佩戴4 h后微生物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环境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口罩表面细菌污染依然普遍,但优于陈炜等[7]在温带地区的研究结果。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层流病房的使用。研究表明,ICU采用洁净层流病房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显著意义[8]。本次研究场所ICU为10万级层流病房,对病房温湿度等内环境严格控制,有效提高了病房空气洁净度,是降低物体表面带菌量,保障口罩持续使用的因素之一。(2)密闭式吸痰法的应用。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均推荐使用密闭式吸痰法,有效防止了气溶胶的扩散,最大限度防止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亦具有重要意义[9]。然而即使有严格的环境管控措施,由于口罩表面细菌污染较高,依然需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医务人员对口罩等物体表面污染的重视度,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升消毒隔离措施执行力。同时,需继续进行口罩佩戴不同时间微生物变化研究,优化口罩佩戴流程,探讨口罩佩戴最优时间 超标标本菌群分布 本调查结果显示,ICU医务人员口罩表面超标菌群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82%,与傅响铃等[10]、Heyba等[11]报道关于ICU物体表面革兰阳性菌为主的结果相一致。由于ICU收治的为危重患者,因抗生素的应用造成菌群失调,分泌物与排泄物含有大量致病菌,形成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12],可能是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口罩菌落超标的原因之一。在检出革兰阳性菌中,又以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人和社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检出率呈现增长的趋势[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依然严重,依然需要动态监测[14]。本研究口罩表面分离革兰阴性菌占16%,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带地区ICU物体表面细菌定植情况。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革兰阴性菌耐药亦日趋严重,对医院感染构成极大威胁[15],对热带地区医院感染的防控依然具有指导意义。4 小结总之,本调查结果表明,热带地区ICU医务人员口罩佩戴4 h后表面细菌污染依然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制定更为严格的口罩佩戴流程,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切断病原菌交叉传播的风险。但是本研究未探讨口罩内面细菌变化的情况,未对超标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这是本研究局限所在,在后续的系列研究中将会陆续报道。参考文献[1] 王睿,曾亮,刘洪亮.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情况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关系的Meta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3):269-270.[2] 周庭银,倪语星,胡继红,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ISO 认可指导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5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4] 庄玉梅,张同利,王晓坤,等.护士一次性口罩细菌污染监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3):2134.[5] 邹自英,朱冰,曾平,等.两种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的临床细菌学评价[J].西南军医,2007,9(6):7-8.[6]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8.[7] 陈炜,陈雪娥,金浩龙,等.重症监护病区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740-5741.[8] 郑宇,李啸扬,李军民.万级层流病房对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16,15(4):250-253.[9] 鲁萍,陈赢赢,王逸扬,等.两种吸痰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78-80.[10] 傅响玲,李丽玲,胡晓静,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9):8-10.[11] Heyba M,Ismaiel M,Alotaibi A,et contamination of mobile phones of clinicia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public hospitals in Kuwait[J].BMC infect Dis,2015,15(1):434.[12] 张晓云,黄国权,范静.重症监护病房空气不同消毒方法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2,12(3):211-212.[13] 查翔远,潘晓龙,胡志军,等.2010-2014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5):602-607.[14] 韩秀华,王元敏,刁永红,等.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葡萄球菌属感染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4):747-748.[15] 吴俊,赵子文.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与联合抗菌策略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9):2152-2156.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0/1018/366.html



上一篇:血管移植联合中药治疗复杂性断指41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浅谈黎医黎药在热带骨伤科学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